建造预备兵营首先需要在个人技术中完成相关研究,并拥有建设用地作为基础条件。研究完成后,消耗一定资源与政令即可在建设用地上进行建造,基础建造时间为四个半小时。若在同盟占领的郡内建造,时间可缩短至三小时。建造前需确保资源储备充足,尤其是石料和铁矿的供应需优先保障,避免因资源不足中断建造进程。预备兵营建设数量上限为六个,建议根据战略需求合理规划建造顺序和位置。

预备兵营的核心功能是通过训练将资源转化为预备兵。建立后需安排一支队伍进入其中,点击训练按钮进入确认界面。一级预备兵营单次训练消耗20体力、2500铜币,产出2500预备兵,训练时长为12小时。训练量仅取决于兵营等级,与训练队伍的兵力无关,因此可用低兵力队伍执行训练任务以节省主力体力。每次升级预备兵营会增加5000存储量和1000训练量,建议优先升级1-2个主力兵营以提升效率。

训练完成的预备兵需通过运输功能输送到大型要塞或野外军营。运输部队行军速度为正常的300%,到达后自动卸货并返回预备兵营,中转时不占用要塞容量且不额外消耗体力。运输路线仅支持从预备兵营到大型要塞或野外军营的单向输送,主城或分城的预备兵无法反向运输。大型要塞最多建造三个,需与预备兵营搭配布局,形成前线补给网络。输送时应优先保障关键战场,避免兵力分散。

预备兵营的维护需注重资源与体力的平衡分配。铜钱可通过税收或占领高级资源地获取,确保训练不间断。体力管理上,建议主力队伍作战与训练任务错峰进行,例如白天作战、夜间训练。同盟郡内的民夫技术可进一步缩短建造时间,积极参与同盟活动有助于获取资源包补充消耗。长期作战中,建议将预备役所升至满级以提升存储上限,防止预备兵溢出浪费。
预备兵营的战略价值体现在持续作战能力的提升。其升级优先级高于普通要塞,尤其在争夺高级土地或攻城时,快速补兵能显著降低战损。建造位置应靠近前线但避开敌方集火区域,必要时可牺牲部分输送效率换取安全性。与大型要塞联动时,建议采用中心兵营+辐射要塞的布局,确保预备兵能在30分钟内覆盖主要战场。后期可根据战况调整兵营数量,保留1-2个空地应对突发需求。
